四级庄班尼杜克,金庸笔下的“周伯通”
葡萄酒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变迁,但是你知道四级庄班尼杜克,金庸笔下的“周伯通”吗?小编网上查阅了很多关于四级庄班尼杜克,金庸笔下的“周伯通”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多年前,班尼杜克酒庄(Chateau Branaire-Ducru)联手香港某航空公司举办了一场酒庄中文命名大赛。因酒庄的独特气质与老顽童周伯通的形象不谋而合,所以一番角逐之下,“周伯通”一名脱颖而出。之后,金庸先生为班尼杜克酒庄亲笔题写了“周伯通”一名,而酒庄也特地发售了100支印有金庸题写的“周伯通”字样的2000年份限量版葡萄酒,并将其带来的收入全部用于慈善事业。后来,这一段美酒佳话逐渐流传开来,班尼杜克的“酒界周伯通”形象也慢慢深入人心。
班尼杜克酒庄建筑
班尼杜克酒庄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7世纪,在那个年代,它曾经是龙船庄园(Chateau Beychevelle)的一部分。龙船庄园之主去世后,其名下的葡萄园被拆分成数块,其中一块于1680年被让-巴普蒂斯特·布奈尔(Jean-Baptiste Braneyre)收购,而这便是班尼杜克酒庄的雏形。后来,经过多任主人的精心打理,班尼杜克酒庄逐渐壮大,在1824年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城堡,并在1855年荣膺四级庄之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世事变迁,但班尼杜克酒庄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沉寂。
1988年,帕特里·马诺图(Patrick Maroteaux)接任班尼杜克酒庄庄主之位,他虽不是酿酒专业出身,但却对班尼杜克酒庄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才能出众的帕特里还在2000-2008年间担任了波尔多特级酒庄联合会(Union des Grands Crus de Bordeaux,以下简称UGCB)的主席。
帕特里与他的儿子弗朗索瓦
上任之后,帕特里将班尼杜克的葡萄园面积扩大了10公顷,并引进了现代化的酿酒技术。在酿酒师菲利普·多林(Philippe Dhalluin)的帮助之下,酒庄从1991年份开始采用重力自流法酿酒,是波尔多左岸首批引进该技术的生产者之一。2004年,菲利普·多林开始为一级庄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效力,而班尼杜克酒庄的酿酒师一职则由年轻有为的让·多米尼克·维多(Jean Dominique Videau)担任。2017年,帕特里逝世,他的儿子弗朗索瓦-泽维尔·马诺图(Francois-Xavier Maroteaux)从此肩负起管理班尼杜克酒庄的重任,引领酒庄走向新的未来。
班尼杜克的葡萄园地处波尔多圣朱利安(Saint-Julien)产区,靠近吉伦特河(Gironde),享有卓越的风土条件。葡萄园内主要种植着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其次是梅洛(Merlot)以及一小部分的品丽珠(Cabernet Franc)和味而多(Petit Verdot)。园内既有充满生机的年轻葡萄藤,也不乏年近百岁的老藤,平均树龄为35年,种植密度为6,700-10,000株/公顷,其中年轻葡萄藤的种植密度较高。
班尼杜克酒庄的采收场景
当葡萄藤上的果实成熟后,班尼杜克酒庄会安排人工进行采摘,并将精挑细选出来的葡萄按品种和地块分别置入28个大小不一(从3,000升到21,000升不等)的温控发酵罐中进行为期21天左右的发酵。发酵结束后,酒液会被装入橡木桶中开始16-20个月的陈酿。值得一提的是,班尼杜克酒庄的自流酒和压榨酒会分开陈酿,待时机成熟再进行调配。
班尼杜克酒窖
多年来,班尼杜克酒庄一直致力于保持葡萄酒风格的统一,而且在前任庄主帕特里看来,一款能给品酒者带来快乐的葡萄酒不仅要有浓郁的果香和清新的口感,还应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雅、细腻之感。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班尼杜克的佳酿俘获了不少酒评名家以及广大酒友的芳心。
班尼杜克酒庄红葡萄酒
近年来,酒庄的正牌酒——班尼杜克酒庄红葡萄酒(Chateau Branaire-Ducru, Saint-Julien, France)表现得愈发出众。继2015年份拿下2018年《葡萄酒观察家》百大葡萄酒(Wine Spectator Top 100)榜单的第33名后,这款酒的2016年份又成功入选2019年《葡萄酒观察家》百大葡萄酒榜单,位列第16名。另外,2016年份的班尼杜克酒庄副牌红葡萄酒(Duluc de Branaire-Ducru, Saint-Julien, France)也在2019年获得了《福斯塔夫杂志》(FalstaffMagazine)91分的认可。